SPE
img

最新消息

國貿局:國際減碳 企業著手綠色製程

發佈日期 : 2021-10-05

【記者李娜台北報導】
歐盟7月提出碳邊境稅(CBAM)法案,2026年將對進口的高碳排產品課徵關稅。經濟部國際貿易局長江文若1日表示,儘管台灣出口歐盟金額有限,但隨國際大廠供應鏈減碳要求日趨嚴格,企業改善製程、節能等至關重要,「做不到就可能會被踢出供應鏈」。


為力促台灣減碳策略與碳中和目標早日落實,全國工業總會1日舉辦「我國邁向碳中和的策略與產業發展」論壇,邀請經濟部次長曾文生出席致詞,國貿局長江文若也以「國際碳關稅發展趨勢、衝擊與因應」為題發表專題演講。

江文若說,觀察國際碳中和趨勢,目前有131國宣布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目標,例如美國拜登政府宣示在2030年要減碳50%至52%,是當初巴黎協定承諾的兩倍之多,同時提出提撥資金協助低度開發國家發展減排工作。

觀察各國碳排占比,江文若指出,中國近30%、美國14%、歐盟則是9.6%;而不同於各國以2050年作為目標年,中國則宣示2060年才會達到碳中和,也在今年7月啟動碳排放交易市場,實施範圍從電力業者開始,未來不排除擴展至鋼鐵、建材等其他業別。

至於歐盟CBAM法案,江文若認為,歐盟目的在於防止高碳排產品製造從歐盟移至海外生產後銷回歐盟,進而影響歐盟產品競爭力,預計2023年啟動,但因引起各國極大關注,「甚至現在全世界都有意見」,研判2023年1月1日啟動極具挑戰性。

江文若表示,按現行法案內容,2023年至2025年為過渡期,歐洲進口商需於每年5月31日前申報進口產品數量、碳含量;另也要購買憑證,憑證價格則按歐盟排放交易市場波動價格而定。

江文若強調,若出口國本身已有繳納碳費,則可進行扣抵;不過,各國碳費機制是否能被歐盟採納,相關驗證方式等細則皆尚未公布,「這是後續要特別注意的」。另一方面,目前歐盟僅將鋁、鋼鐵、水泥、肥料等進口產品列入適用範圍,未來是否考慮擴大,都需持續關注。

至於對台企影響,根據統計,去年台灣出口歐盟產值為9.7億美元,以鋼鐵為主;今年出口稍多,截至目前受影響金額為15億美元。儘管目前出口歐盟金額仍有限,江文若表示,「更立即面臨的是國際大廠對供應鏈減碳要求」,加上台灣大部分負責代工,「做不到就可能會被踢出供應鏈」。她舉例,亞馬遜、臉書等都有嚴格要求,NIKE亦同,鞋類代工廠寶成便承諾在2025年讓碳排量不再成長,並提出改善製程、節能、使用綠電等策略,為現今相關業者必須採行措施。2021/10/01


出處來源:yahoo新聞/自立晚報  | 文/李娜   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國貿局-國際減碳-企業著手綠色製程-103354596.html
發佈時間:2021-10-03   圖片出處:Pexels